打嗝,,幾乎每一個人都經歷過,,打嗝雖是小事,但假如連續(xù)不停地打下去,,恐怕誰也受不了,,那么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為什么會打嗝?有哪些方法能止嗝呢?
呃逆,俗稱“打嗝”,,是指胃氣上逆動膈,,以氣逆上沖,喉間呃呃連聲,,聲短而頻,,令人不能自止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。呃逆古稱“噦”,,又稱“噦逆”,,是一個常見的生理現象,健康人也可發(fā)生一過性呃逆,,多與飲食有關,,特別是飲食過快、過飽,,攝入過熱或過冷的食物飲料,、飲酒等,外界溫度變化和過度吸煙亦可引起,。若呃逆頻繁或持續(xù)24小時以上,,稱為難治性(頑固性)呃逆,多繼發(fā)于某些疾病,。
中醫(yī)病因病機
中醫(yī)認為呃逆的病因主要有飲食不當,,情志不遂,脾胃虛弱等,。
1,、飲食不當進食太快太飽,過食生冷,,過服寒涼藥物,,致寒氣蘊蓄于胃,胃失和降,,胃氣上逆,,并可循手太陰之脈上動于膈,使膈間氣機不利,氣逆上沖于喉,,發(fā)生呃逆,。如《丹溪心法·咳逆》曰:“咳逆為病,古謂之噦,,近謂之呃,,乃胃寒所生,寒氣自逆而呃上,。”若過食辛熱煎炒,,醇酒厚味,或過用溫補之劑,,致燥熱內生,,腑氣不行,胃失和降,,胃氣上逆動膈,,也可發(fā)為呃逆。如《景岳全書·呃逆》曰:“皆其胃中有火,,所以上沖為呃,。”
2、情志不遂惱怒傷肝,,氣機不利,,橫逆犯胃,胃失和降,,胃氣上逆動膈;或肝郁克脾,,或憂思傷脾,脾失健運,,滋生痰濁,,或素有痰飲內停,復因惱怒氣逆,,胃氣上逆挾痰動膈,,皆可發(fā)為呃逆。正如《古今醫(yī)統(tǒng)大全,,咳逆》所說:“凡有忍氣郁結積怒之人,并不得行其志者,,多有咳逆之證,。”
3、正氣虧虛或素體不足,,年高體弱,,或大病久病,正氣未復,,或吐下太過,,虛損誤攻等,,均可損傷中氣,使脾胃虛弱;胃失和降;或胃陰不足,,不得潤降,,致胃氣上逆動膈,而發(fā)生呃逆,。若病深及腎,,腎失攝納,沖氣上乘,,挾胃氣上逆動膈,,也可導致呃逆。如《證治匯補·呃逆》提出:“傷寒及滯下后,,老人,、虛人、婦人產后,,多有呃癥者,,皆病深之候也。”
呃逆的病位在膈,,病變關鍵臟腑為胃,,并與肺、肝,、腎有關,。胃居膈下,肺居膈上,,膈居肺胃之間,,肺胃均有經脈與膈相連;肺氣、胃氣同主降,,若肺胃之氣逆,,皆可使膈間氣機不暢,逆氣上出于喉間,,而生呃逆;肺開竅于鼻,,刺鼻取嚏可以止呃,故肺與呃逆發(fā)生有關,。產生呃逆的主要病機為胃氣上逆動膈,。
遠離打嗝快來試試以下方法
1.深呼吸
進食時發(fā)生呃逆可以暫停進食,做幾次深呼吸,,往往在短時內能止住,。
2.穴位按壓
呃逆頻繁時,可用手指按壓“少商、合谷,、內關,、神門、足三里,、中脘”等穴,。按壓時要用一定的力量,要有明顯酸痛感,。
3.喝水彎腰法
將身體彎腰至90度時,,大口喝下幾口溫水,因胃部離膈肌較近,,可從內部溫暖膈肌,,在彎腰時,內臟還會對膈肌起到按摩作用,,緩解膈肌痙攣,,達到止嗝的目的。
4.屏氣法
直接屏住呼吸30~45秒,,或取一根干凈的筷子放入口中,,輕輕刺激上腭后1/3處,打嗝癥狀會立即停止,。但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慎用此法,。
5.驚嚇法
趁不注意猛拍一下打嗝者的后背,也能止嗝,。因為驚嚇作為一種強烈的情緒刺激,,可通過皮層傳至皮下中樞,抑止膈肌痙攣,。但有高血壓,、心臟病的人應慎用。
6.紙袋呼氣法
用一個小紙袋,,罩住自己的口鼻,,進行3~5次的深呼吸。用呼出的二氧化碳重復吸入,,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濃度,,抑制打嗝。
7.噴嚏止嗝法
打嗝時,,如果想辦法打個噴嚏,,就可以止嗝,如可以用鼻子聞一下胡椒粉即可打噴嚏等,。
特別提醒:如果呃逆頻繁或持續(xù)較長時間得不到緩解,應盡快到醫(yī)院相關科室就診,明確病因,,盡早治療,。臨床上,針灸治療對呃逆有較好療效,,一般2-3次治療即能有效緩解或消除呃逆癥狀,,甚至有的患者一次針灸治療即可痊愈。所以,,正在受呃逆困擾的你,,不妨試試針灸治療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