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前的位置: 網(wǎng)站首頁 > 中醫(yī)藥文化
民以食為天,,沒有食物源源不斷地輸入人體,人的生命不可能得到維持,。
而食物要真正成為生命的原動力,,必須經(jīng)過消化吸收的過程。
在這個過程中,,脾胃發(fā)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,。
脾胃不好的人
身體通常不會太好
脾胃對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可從以下三句話體現(xiàn)。
《素問》:倉廩之官,,五味出焉
中醫(yī)認為,,脾胃是水谷之海,是氣血生化之源,,為后天之本,。健全脾胃,保養(yǎng)正氣,,是養(yǎng)生保健之大法,。
《金匱要略》:四季脾旺不受邪
健脾胃,扶正氣,,能抗御清除外邪,,同時也可調節(jié)和維持機體陰陽平衡以清除內邪,這與免疫系統(tǒng)具有防御,、自穩(wěn),、監(jiān)視三大功能是一致的。
《脾胃論》:內傷脾胃,,百病由生
脾胃一傷,,氣血生化之源匱乏,,則諸病叢生。故可說,,脾胃為健康之根,。
如何調理脾胃
?飲食適宜
1.饑飽適中:飲食宜節(jié)量,一日三餐,,七八分飽,。
2.食宜緩細:不論粥飯點心,皆宜細嚼慢咽,,急則損脾傷胃,。
3.飲食有時:飲食有定時、有規(guī)律,,才能使身體及時獲得維持生命的營養(yǎng),。
4.怒后勿食:進食的時候宜心平氣和,一切過度的,、負面的情緒都應盡力排除,,才有利于胃的消化。
5.謹和五味:應做到食物多樣化,,主食有精有粗,,雜食不偏。
6.清淡為上:勿進肥甘厚味,,常須少肉,,多食新鮮蔬菜瓜果。
7.飲食宜潔:穢飯,、餒肉,、臭魚,食之皆傷人,,應重視飲食衛(wèi)生,。
8.甘咸勿過:食糖過多會害脾生痰損齒,易患消渴,。吃鹽過多易導致心血管疾病,,尤其易患高血壓病。
9.適溫而食:食物的溫度要適中,,過燙會對消化道造成傷害,,過寒則易傷脾陽,即使是炎熱酷暑,,也不可恣意冷飲,。
10.餐后養(yǎng)生:食畢叩齒三十六下,津令滿口,,則食易消,。如飽食則臥,,食不消而成積,,則致生腸胃病,。
?運動得當
“流水不腐,戶樞不蠹,,動也,。”生命在于適當運動,。
我國傳統(tǒng)的健身術五禽戲,、太極拳、太極劍,、八段錦,,以及散步、慢跑,、游泳,、舞蹈等運動都可以使人體各部位得到充分的鍛煉,使百脈暢通,、氣血調和,,各系統(tǒng)機能活躍,達到養(yǎng)生健體的作用,。
但是不論選擇哪一種運動方法來養(yǎng)生都要注意中和之道,,既不過亢,亦無不及,。
持之以恒,、堅持不懈進行適當?shù)倪\動,才能收到養(yǎng)生健身的功效,。
?情志順遂
不過思慮,。中醫(yī)認為脾主思,思慮過度,、憂愁不歡,,最傷脾胃,可能引發(fā)脘脹噯氣,、食少納呆,,久則導致身體虛弱。
愉悅心脾,。人總會因事與愿違,、情志不遂而心煩焦慮,甚則情緒抑郁,、失眠不寐,,此時調養(yǎng)情志十分重要,。
可多做一些分散注意力、愉悅心情的活動,,比藥物調治更勝一籌,。
?按摩養(yǎng)生
1.摩腹
坐或臥式,閉目內視腹部,,自然呼吸,。雙手疊掌置臍下腹部,以臍為中心,,兩手繞臍轉圈,,由小至大。
男子先按順時針方向作螺旋式摩轉36圈,,再逆時針摩轉36圈,,最小一圈,疊掌回至原處,。
女子則先逆時針摩轉36圈,,再順時針摩轉36圈。全過程約需6-10分鐘,。摩腹畢,,可起身散步片刻。
2.按摩足三里
現(xiàn)代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,針灸或按摩足三里穴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,,并可調節(jié)胃腸蠕動。
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側,,犢鼻下3寸(可將食指,、中指、無名指和小指并攏,,以中指中節(jié)橫紋處為準,,四指寬度即為3寸),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,。
3.揉三陰交
三陰交穴位于內踝尖上3寸,,脛骨內側后緣處。
盤腿端坐,,用左手拇指按壓右三陰交穴,,左旋按壓15次,右旋按壓15次,,然后用右手按壓左三陰交穴,,手法同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