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前的位置: 網(wǎng)站首頁 > 中醫(yī)藥文化
紅薯,又稱白薯,、番薯,、地瓜等,,富含膳食纖維、胡蘿卜素,、維生素以及鉀,、鐵、硒等礦物質(zhì),,也被大眾稱為“土人參”,。
紅薯的功效與作用
中醫(yī)認為,紅薯性平,、味甘,,歸脾、胃,、大腸,、腎經(jīng),具有補中和血,、滋補腎陰,、健脾益胃、寬腸通便的功效,。
《本草綱目》中也有記載:(紅薯)“補虛乏,,益氣力,健脾胃,,強腎陰,。”
?減脂通便
紅薯富含粗纖維素,,可以刺激胃腸道蠕動,,促進腸道排便、通氣,,還可促進腸黏膜對水分的吸收,,從而使大便脹大,軟化糞便,,緩解便秘,。
研究顯示,每100克鮮紅薯僅含0.2克脂肪,,卻能產(chǎn)生99千卡熱能,,大概為大米的1/3,是很好的低脂肪,、低熱能食品,。用紅薯代替部分米面等主食,可以達到控制體重的效果,。
?滋補腎陰
中醫(yī)認為黃色入脾,,常吃黃色的番薯能夠幫助我們滋養(yǎng)脾臟,。
紫色的番薯有補腎陰的作用,適合常腰酸神疲,、頭暈耳鳴,、少寐健忘、口干咽痛,、午后潮熱等腎陰虛者,。
?補中和血
紅皮紅心的紅薯,具有補氣養(yǎng)血的功效,,而且紅薯還不容易生濕熱,,堅持長期吃這種紅薯,可以改善面部氣色,。
?強免疫
紅薯中糖類物質(zhì),、維生素C、膳食纖維等營養(yǎng)素含量較高,,可以幫助身體補充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,,增強免疫力。
?利心血管
紅薯當中含有維生素,,胡蘿卜素,,鉀元素,葉酸等成分,,對保護心血管有幫助,。
其中鉀元素可以保持身體里體液酸堿性,維持血壓和心臟的正常功能,,預防心血管疾病,。
食用紅薯的禁忌
1.紅薯吃多易腹脹
不少人以為紅薯能通便,多吃點能對身體有好處,。但過多食用紅薯,,腸道里會產(chǎn)生大量氣體,造成腹脹,、打嗝,、放屁。
尤其是平時就容易腹脹,、腹瀉,、噯氣,、放屁多的人,,不宜多吃。
2.吃紅薯別忘減主食
紅薯含的碳水化合物和能量與等量大米幾乎相當,,吃二兩紅薯就應少吃二兩米飯,。
建議不要把紅薯完全充當主食,,而是部分代替主食,最好不要超過主食的1/3,。且最好搭配蔬菜,、水果及蛋白質(zhì)食物一起吃,才不會營養(yǎng)失衡,。
3.空腹吃紅薯燒心
紅薯含糖量高,,空腹食用時,胃腸道會分泌過多胃酸,,刺激胃黏膜導致泛酸,,吃完以后就容易出現(xiàn)燒心、反酸的感覺,。
對于有胃潰瘍,、糜爛性胃炎、胃食管返流等酸相關(guān)性疾病的患者,,多吃紅薯容易刺激胃酸大量分泌,,引起腹部不適。
4.不宜與柿子同吃
紅薯富含淀粉,、糖分和膳食纖維,,會刺激胃酸過量分泌。
而柿子含有大量鞣酸,,在胃酸的作用下,,易產(chǎn)生不可溶解的“沉淀物質(zhì)”,進而形成結(jié)石,。再加上柿子中大量的果膠和纖維,,容易形成胃柿石,造成消化道阻塞,,導致腹痛,。
如果紅薯食量多的情況下,應該至少相隔五個小時再吃柿子,。
5.不碰黑斑紅薯
黑斑紅薯,,其實就是被黑斑菌感染了。黑斑菌排出的有毒物質(zhì),,能使紅薯變硬,、發(fā)苦,且用水煮,、蒸或火烤均不能殺滅,。
這些毒素進入人體,不但會對肝臟造成急性傷害,,還會發(fā)生急性中毒,。
紅薯食療方推薦
1.紅薯小米粥
材料:小米,、紅薯適量。
做法:紅薯去皮切小塊,,加小米,、清水入鍋,大火燒開后轉(zhuǎn)小火,,再煮20~30分鐘后,,直到粥變粘稠即可,可加適量糖食用,。
2.紅薯生姜湯
材料:紅薯250克,,生姜3片,冰糖適量,。
做法:紅薯洗凈后去皮切塊,,生姜切片;以上食材放入鍋中,,加入適量的清水,,大火煮開后轉(zhuǎn)小火煮30分鐘;加入適量的冰糖后即可飲用,。
適合人群: 大便不通者,,常見大便干結(jié),排便困難,,面色少華,,口唇色淡,疲倦乏力者,。
功效:潤腸通便,,健脾益氣。
3.栗子紅薯湯
材料:栗子200克,,紅薯200克,,排骨2根,紅棗4粒,,姜2片,。
做法:排骨洗凈切塊,汆水撈起待用,;栗子去殼去衣,;紅薯去皮切大塊;紅棗洗凈拍扁去核,。煮沸8碗清水,,放入排骨、栗子、紅棗和姜片,,武火煮20分鐘,轉(zhuǎn)小火煲1個小時,,放入紅薯塊,,再煲20分鐘,下鹽調(diào)味即可食用,。
功效:補氣健脾,、緩解便秘。